茶,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。日前,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办的中华老字号(茶类)座谈会在北京举行。来自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专家、老字号企业代表齐聚一堂,围绕中华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,探讨老字号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。
“中华老字号(茶类)座谈会” 现场
“茶和天下,不止是商品输出,更是文化交流。”中国茶文化研究院院长、非遗传承人罗大友在会上表示,中国茶文化融合儒释道精神,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蕴含着独特的东方生活哲学。他认为,茶企“出海”,不仅需要产品,更需要文化底气。
作为茶树原产地,云南不仅是全球茶文化的重要源头,也是中国茶叶主要产区之一,拥有普洱茶、滇红茶、沱茶等多个知名品类,老字号品牌众多、文化积淀深厚,近年来在推动中国茶“走出去”过程中积极作为、成效显著。
拥有百年历史的云南下关沱茶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,是云南茶企“守正创新”的典型代表。企业董事长褚九云在会上介绍,下关沱茶近年来在坚守传统晒青茶核心工艺的基础上,持续加快产业转型,通过建设智能制造工厂、设立中国(下关)沱茶研究院等举措推进科技赋能和标准化生产,构建起“三茶统筹”(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)融合发展新格局。目前,下关沱茶已在全国及马来西亚、加拿大、英国等国家设立统一形象、规范管理的专卖店600余家,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,努力让“云南味道”走向世界。
座谈会上,与会专家普遍认为,中华老字号茶企在“出海”过程中,必须强化文化叙事能力,推动产品形态、消费场景、传播方式多维创新,实现从“产品出海”到“文化出海”的跃升。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茶园面积达5250万亩,干毛茶总产量突破345万吨,茶叶出口保持在36.5万吨左右,出口额达14亿美元。虽然出口量稳中有增,但在全球茶产业竞争加剧背景下,老字号茶企仍需在品牌塑造、市场拓展、标准制定等方面不断发力。(菀铭 仲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