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煮茶法,是指茶放在水中烹煮而饮。唐代以前没有制茶法,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初唐,人们主要是将茶树的叶子采摘下来直接煮成羹汤来饮用,人们称此为“茗粥”。随着茶事的兴旺和贡茶的出现,加速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,涌现出了许多名茶,品饮之法也有较大改进。
唐代中后期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,煎茶法通常用饼茶,主要程序有备茶、备水、生火煮水、调盐、投茶、育华、分茶、饮茶、洁器九个步骤。将茶饼焙烤、捣碎,筛成茶末,茶釜中的水“二沸”时投茶,煮茶之人需对火候精准把握,才能煮出香气四溢的清茶。
陆羽煮茶主打的就是一个“限定”,煮茶的水“用山水上,江水次,井水下。”水应当即沸即用,不可多次沸滚旧水。采茶的时令也规定“在二月、三月、四月之间。”这时的煮茶对茶和水的选择、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也越来越讲究。
宋朝时期,饮茶方式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,煎茶法由于烦琐复杂而开始走下坡路,新兴的点茶法成为时尚。点茶法主要包括备器、选水、取火、候汤和习茶五个环节。在点茶时先将饼茶碾成末,放在碗中待用;烧水时要注意调整炭火,待水初沸时立即离火,冲点碗中的茶末,同时搅拌均匀,茶末上浮,形成粥面,即可饮用。
此外,宋代还发展出了斗茶法:茶汤越白越好,汤花散尽之后,水痕出现的越晚越好。
到了明朝,朱元璋下诏废团茶,改散茶,唐煮宋点的饮法,也变成了以沸水冲泡散茶的饮法。由此,散茶基本上一统江湖。
茶,最开始被当作一味解毒的药方
后来,在漫长岁月中
经由中国人的双手
成为广受人民喜爱的饮品
化作一张文化名片
今天,让我们一起听《茶经》
一同沉浸于茶香袅袅、茶韵悠长的世界